庆祝2025年元旦

庆祝2025年元旦

原创新篆《龙含宝珠》《蛇吐瑞气》

规格:100×50

篆形与生肖意象的深度融合,见笔见意

新篆书法的核心价值,在于 “不丢篆之骨,更添篆之灵”,此作将这一特质体现得尤为鲜明。从篆法根基来看,刘梅校老师对 “龙”“蛇” 二字的结体把控精准:“龙” 字取大篆蜿蜒盘曲之态,中锋行笔保证线条圆劲匀净,符合篆书 “力藏于线、刚柔相济” 的准则,宝珠处刻意加粗的线条形成视觉焦点,既未破坏篆字 “上紧下松” 的结构规律,又通过墨色对比凸显 “含珠” 的动态感;“蛇” 字则化用小篆的流畅线条,吐气处用 “枯笔轻扫” 的技法,让 “瑞气” 的缥缈感跃然纸上,打破了传统篆书线条单一的局限。

从生肖主题与篆法的适配性来看,刘梅校老师深谙 “形随义走” 的书法逻辑:龙身线条的盘旋对应 “含宝珠” 的庄重,蛇形线条的灵动呼应 “吐瑞气” 的鲜活,二者一刚一柔、一稳一灵,既符合 2025 龙蛇交替的岁时背景,又通过篆字的形态语言强化了 “纳福迎新” 的立意。这种 “以篆体塑生肖之形,以生肖赋篆体之意” 的创作手法,让传统篆字脱离了 “识读难、意境远” 的困境,实现了 “艺术观赏性” 与 “主题传达性” 的双重统一。

原创新篆《蛇衔福》

规格:100cm x 50cm

此作以 “蛇衔福” 为核心意象,在新篆的 “结体创新” 与 “章法布局” 上均有可圈可点之处。先看 “福” 字的新篆演绎:传统篆书 “福” 字多以 “示部窄、田部宽” 为结体范式,刘梅校老师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 —— 将 “示部” 线条弧度加大,似丝带环绕,弱化了古篆的肃穆感;“田部” 保持方正形态却略向外拓,象征 “福禄满盈”,这种微调既未偏离篆字的构字逻辑,又让 “福” 字更具亲和力,符合元旦迎新的温馨氛围。再看 “蛇” 与 “福” 的笔墨呼应:“蛇” 字以细劲线条勾勒,线条起笔轻、行笔稳、收笔缓,既模拟了蛇的灵动姿态,又与 “福” 字厚重的线条形成 “刚柔对比”,让二者虽形态各异却气韵相通。蛇身虽有着曲行、狂舞的姿态,蛇头却整齐一致,恰如群蛇献舞一般,寓意家族兴旺、兴兴向荣。

原创新篆《蛇行有道 吉祥万象》

规格:120cm x 55cm

新篆书法的高阶追求,在于 “以线条传理念,以结体表哲思”,此作正是这一追求的典型体现。从文字内容与篆法的适配性来看,“蛇行有道” 四字横排,“蛇”“行” 二字线条流畅如曲径通幽,暗合 “蛇行稳健” 之意;“有”“道” 二字则强化结构方正,尤其 “道” 字 “辶部” 以缓笔慢行,似人循道而行,笔墨间尽显 “守道” 的庄重。“吉”“祥” 线条圆润稳重,“万”“象” 二字变化丰富,恰与 “吉祥满溢、万象更新” 的意境相合。

原创新篆《有道便有德 无道便无德 有德才有福 无德便无福》

规格:120 x 55 (cm)

作为系列作品中最具哲思的一幅,此作的价值不仅在于笔墨技法,更在于 “以篆体传正道” 的创作立意。从篆字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平衡来看,“道”“德”“福” 三字反复出现,刘梅校老师却在细节处做了差异化处理:“道” 字 “首部” 略宽显 “明理”,“德” 字 “心部” 收笔轻显 “向善”,“福” 字 “田部” 外拓显 “纳福”,这种 “同字异态” 既避免了重复书写的单调感,又让每个字都紧扣 “道、德、福” 的内在关联,体现了刘梅校老师对篆字 “形异质同” 的精准把控。

分类: